原版《音乐之声》
座落在钱塘江边的杭州大剧院,第一次发挥了真正的作用。真正原版的百老汇音乐剧《音乐之声》在这里演出。
剧场版的《音乐之声》跟电影很不一样,结构更加紧凑,原来电影是兑了水的。有几场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。
1、玛利亚离开孩子们,回到修道院。嬷嬷鼓励她,唱了《跃过群山》这时幕间休息。下半场开场时,现场交响乐队演奏了本片的几首主题,以欢快的《孤独的牧羊人》过渡到第二幕。上校的朋友MAX带领孩子们唱这首歌,孩子们心情寥落,突出玛利亚在他们心中的位置。这个过渡非常巧妙。
2、玛利亚跟上校结婚,这中间用了一场完成。舞美非常豪华、庄严、绚丽。为什么这场戏不可忽略?为什么不派两个仆人或者让孩子们说“他们结婚了”,一笔带过。这是戏的主干,所有的铺垫,其实都指向这个高潮。尽管这场戏不一定有趣,但省略掉就成了偷工减料。
昨天看CCTV6台放《斯诺与毛泽东》,其中有场戏,就犯了这个错误。斯诺听说一个团长杀害民女,找毛泽东理论,问难道CP就可以随便杀人吗?接下来一场戏,居然没有法庭的画面。只有法庭外的画外音:“判处XXX死刑。”这是很弱智的编导手法。因为你前面酝酿了这么久的情绪,需要有一个释放,不出现五花大绑的镜头,是戏弄观众,是投机取巧。
3、最后一场家庭演出,电影版里出现的是音乐厅的画面,有演员,有观众。在舞台上处理,就不宜用戏中戏的方式,在舞台上再搭建一个小舞台。百老汇的作法是,一块布景落下,演员都走到台唇上,布景很有震撼力,红底,三个硕大的纳粹党徽。
然后一家人对着剧院中的观众表演,观众也就成了戏里的观众。鼓掌时,你会感觉自己仿佛也是一个纳粹党徒。哈哈哈,很荒诞。一家人逃走,进入修道院,上校大女儿的男朋友也没有像电影中那样背叛,被上校打晕;而是放过了他们。
一家人沿着修道院的台阶,在翻越群山的歌声中,悄然逃走。
还有几点感想:
A、百老汇真不是盖的,每个演员的唱功,都够超女们学习20年的。
B、戏剧的灵魂是音乐感和节奏感,哪怕不是音乐剧,也应该给观众无声的音乐。
C、平生第一次看百老汇现场,受益匪浅啊,以后只要正宗的百老汇来了,一定去看,不能疼钱。
Tags: 乱炖
说得很有道理,支持!
哈,那年杭州大剧院的《音乐之声》,我居然也去看了的